用爱心开启学生的心扉

当前阅读:       发布时间:2013-10-31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

我从教二十五年,做了二十三年的班主任。反思这段经历,最大的体会就是,要做好班主任,最重要的是从心灵上与学生拉近距离。做到这一点,最有效的方式,就是用爱心去开启学生的心扉。

爱心的第一步是宽容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句话:“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。”宽容是在严格要求的前提下,对那些犯了错的学生给予理解和尊重,给他们反思的时间和改过自新的机会,使他们最终能够改正错误。

参加工作伊始,有的是时间与精力与学生“混”在一起,想说就说,愿唱就唱,颇受学生欢迎。只是有一点,“眼里揉不得沙子”,学生有一点缺点被我发现,马上抓住不放,各种文章都做足,最后结果是满眼里没有一个好学生,一个个都有问题,师生关系也变得紧张起来。自己反倒觉得很委屈:我明明是为学生负责,他们却不领情,真是不知道好歹!后来,通过进一步学习教育心理学专业知识,再加上自己慢慢地感悟,觉得对学生一味的严要求不见得是一件好事,可能达不到教育的目的。与此相反,以一种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,即使是犯了错的学生,也要耐心地说服教育,并真诚欢迎其改正错误,而且就事论事,既往不咎,这样往往更能获得学生的认同,问题会得到更好的解决。想通了之后我就有意识地实践,效果果然不错。有一年我接了一个文科班。这个班当时的情况很糟糕,原先的班主任工作很认真,对学生要求很严,但没有掌握好宽严的界限,导致学生和班主任的抵触情绪很大,班风和学风都很差。接手这个班之后,我力求以一个与原班主任完全不同的角色出现,班里大小事都和同学们商量着来;不当众批评任何一位学生,即使是闯了大祸的学生;批评学生的时候尽量和颜悦色,力求既解决问题,又不伤和气。过了一段时间,收效明显。

爱心的第二步是对学生的高度责任感。责任感不仅是班主任敬业爱岗的核心,更是班主任关爱学生的源泉。“一切为了学生,为了学生的一切,为了一切学生”绝不仅仅是一个口号。要把它付诸行动,首先要求班主任严于律己,以身作则,要求学生做到的,班主任要首先做到。

2007年送毕业班,接的这个班基础差,底子薄,每次考试成绩都在级部垫底。为了提高成绩,我从作息时间上给同学们提出了建议,建议同学们早晨六点之前到教室学习。为了能把这个建议推行开,我每天早晨六点之前站在教室门口,看着学生进教室。对于晚来的学生,我也不说什么,甚至不看他们一眼。这样,慢慢的,我就成了最后一个到教室门口的人了。由此我得到一点启示,在推行一条班规或纪律的时候,不一定非要声嘶力竭,大声呵斥,你的一个动作,一种行为,有时候会产生言语达不到的效果。身教重于言教,班主任一定要严于律己,做好学生的表率。

爱心的第三步是奉献。班主任的奉献精神是最能够感动学生的。这里所说的奉献,不仅是指工作上的忘我,还指在生活上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。

有一年我担任高三·4班班主任。高考体检时班里一名同学查出心脏有问题,要获得高考资格,必须由邹平县的一位心脏病专家签名。这名学生是外县的,联系不上这位专家。我知道后,在学生不知情的情况下,几番周折开出了证明。当我把证明交到学生手里时,原本孤立无援的他激动地流出了眼泪。

有一年我担任高三·17班班主任。班上有一个惠民籍的女生,心理素质特别不好,平时成绩很优秀,到了大考就出问题。所以每次大考前我都找她谈话,来稳定她的情绪。高考前一天的晚上在餐厅上自习,我找她谈话时,了解到她已经紧张地连铅笔都不能削了。于是我说这是铅笔的质量有问题,咱们重新去买。我领她来到学校西邻的文具店,给她买了两只“中华”牌2B铅笔和一只小刀。回到学校门口时,已经是放学时间,我就在门口的传达室给她削铅笔。门卫对那位女生说:“你多幸福,你爸陪你高考,连铅笔都给你削好了。”女生一直绷着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。最后,她顺利参加高考,被山东农业大学录取了。当年元旦时给我寄来了一封感谢信,还有一幅俏皮的卡通画。

2007届我担任文科19班班主任。当时有一位陈姓学生,报的是书法专业,参加了一期的专业培训班。到了专业考试之前,她找到我说要退学,因为她的养父母拿不出专业考试的费用,而凭文化课考大学根本没希望。我对她进行了耐心地说服教育,并无偿地为她提供外出考试所需的1300元费用。她终于坚持参加了高考。

反思这些年的班主任工作,我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班主任工作的意义。一个班主任成功与否,不在于班里考上多少重点和名牌,因为尖子生的成功有很多因素。班主任的成功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学生喜欢你,家长认同你,社会欢迎你。看一个班主任是否成功,就看有多少学生毕业之后还经常想着你,给你写信打电话以示问候。或许这个标准是片面的,但绝对是可信的。

 “登山则情满于山,观海则意溢于海”,我既然选择了班主任工作这个岗位,就应乐此不疲,全身心的关爱学生,用我们的爱心去感染学生,影响学生,改变学生。做到这一点,我们收获的就绝不仅仅是教书的辛苦和疲惫,更多的是成功的喜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