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激情中拼搏,在创新中超越 ——走进杨树海副校长

当前阅读:       发布时间:2008-10-07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1964年,杨树海副校长出生在美丽的长白山下。邹平丰厚的文化积淀,使他具有了厚德善思的修养;大山雄浑的滋养陶冶,让他具备了坚韧不屈的品格。1987年从聊城师范大学毕业后,他就来到邹平一中,当了一名他从小就梦寐以求的教师。二十年的教学生涯,已经把他打造为教坛名师:国家级骨干教师、全国模范教师、市教学能手、市学科带头人……2000年开始担任邹平一中副校长,主管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。不管是干课任教师、班主任,还是担任学校领导,他一直勤奋学习,锐意改革,扎扎实实,风风火火,积极用自己的师德和人格魅力去感染和带动学生。

创新教育教学理念,让自己走向成功

1987年刚参加工作时,杨校长的本科学历在学校还不是很多,但他仍然坚持学习,积极阅读物理教学书刊,深入钻研业务,努力掌握最新的教育成果,增强驾御教材和课堂的能力。短短几年,他就脱颖而出,逐渐成为全市物理教学界的领军人物。2001年他主持的“科学探究性学习模式的研究”被审批为国家级研究课题;他主持的“课堂教学改革整体研究”课题2002年被评为“邹平县中小学十大教研成果”,他先后被评为“市教科研先进个人”和“市职工读书明星”。

但是,他并不满足于这些成绩。为了不断提升教学层次,他坚持坚持终身学习,不断转变教育理念。他收获最大的一次学习机会,是2000年春在华东师范大学参加的全国高中物理骨干教师培训。工作十几年后,他又象学生一样重新坐进课堂,聆听专家教导,他倍感珍惜,牢牢地把握住了这3个月的难得的学习机会,教育教学理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。

目前,社会上不少校长都忙于事务,已懒得静下心来读书和教研。但杨校长认为,作为业务校长,只有深入课堂,才能深入了解教学实际,才能真正搞好教学管理。每当他处理完繁杂的学校事务,坐在办公桌前静静地读书、深入地思考时,就陶醉于另一番世界里。为了搞好听课评课,开好一个专题会议,他常常忘记了下班,忙不上吃饭。别人在学校是“八小时工作制”,而他却是全校出了名的“八小时休息制”:早晨六点多出门,晚上十点多回家。

创新校本培训方式,让教师走向成功

作为业务校长,杨校长深知:教师队伍建设是立校之本,只有教师的成功,才有学校的成功。

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,学校青年教师的队伍不断壮大。为尽快让他们胜任教学,学校成立了“邹平一中教师发展学校”。在杨校长的主持下,教师发展学校引导大家在行动中研究,在实践中反思,以教案改革为突破口,深入进行备课制度改革;以课堂教学大赛为依托,深入进行课堂教学改革;以因材施教为原则,深入探索分层次教学;以点评课和推门听课为抓手,积极促进教师进行教学反思;以教研课题为平台,深入做好教科研工作;以研究性学习为主线,深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。

通过“参与式”培训,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迅速提高。2006年学校的高三教师一多半都是没有毕业班经验的青年教师。他们最终以出色的成绩向社会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,已经成为学校教学的中坚力量。

创新教学管理模式,让学生走向成功

学校一直坚守一个信念:只有学生的成功,才有教育的成功,重视德育工作是对学生终生负责的具体体现。通过各部门的创新探索,学校逐渐形成了以国旗下讲话、级部大会、德育班会、班级宣誓、跑操呼号、心语室、评先树优典型带动等为平台的卓有成效的德育管理模式,积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。

教学过程中,很多学生虽然智力不错,但学习过程乱而无序,效率低下。杨校长和老师们集体研究后的结论是:这归根结底是学习习惯不规范。因此,级部努力降低管理起点,以规范细节为突破口,从课前计划与预习、课上听讲与主动学习、课后规范训练与总结反思三个方面狠抓学习规范化,帮助学生不断克服自身缺点、形成良好习惯。实践证明,这些措施是学校取得大面积丰收的重要前提。

这些扎实有效的教学改革,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高。2006年,杨校长分管的高三毕业班不仅超额完成本科指标,而且作为实验班任课教师,他和全体师生锐意进取,改革创新,实验班有8名同学进入全市文理总分前十名,其中舒蕾、刘海超同学分别荣获全市文科状元和理科状元,全市考入北京大学、清华大学的4名同学全部出自邹平一中。

在激情中拼搏,在创新中超越。杨校长正在和同事们以教育的理想创造理想的教育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