炼就一颗强大的内心

当前阅读:       发布时间:2020-06-29

——在2020届毕业典礼暨高考壮行誓师仪式上的讲话

杨树海

 

同学们、老师们、家长朋友们:

在今天这个特殊的仪式上,我想先给大家讲一个寓言故事。

有父子两人赶着驴去赶集。走在半路上,有人就笑他们,说这爷俩可真够傻的,明明赶着驴,怎么不骑呢,驴子就是用来骑的嘛!爷俩一听有道理,父亲就让儿子骑上驴。

但是,没走多远,又有人嘀咕,这儿子不孝啊,有驴不给老子骑,居然自己骑上了。

儿子一听,赶快让给父亲骑。可是,父亲骑驴走了一段,旁边的路人又说,这当爹的不像话,儿子这么小,有驴居然不给孩子骑。

爷俩一听犯了难,这怎么办呢?干脆,咱爷俩一起骑上吧。

结果,爷俩刚骑了不多久,又有人指责说,这爷俩心可真够狠的,驴子那么瘦弱,都被压得不成样子了!

这下,爷俩没了主意,左也不是,右也不是,怎么办呢?最后,爷俩竟然把驴子扛起来继续赶路,引得路人哈哈大笑!

这个故事的寓意,大家一听就清楚,就是说这爷俩因为老是在乎别人说的话,被外在的意见左右了自己的内心,结果无所适从,闹出笑话。在高考前夕,我给同学们讲这个故事,意思也很明白,就是希望同学们在考前一定要专心致志,心无旁骛,不要被外在的东西影响自己的内心,要保持心态平和。君子之行,随遇而安,正如苏东坡所言“此心安处是吾乡”!

一心专注高考是同学们目前的第一任务,这是可以理解的。但是,如果过分专注,超过了限度,那也会出问题。接下来,我想给大家讲第二个故事。这个故事,是当年梁漱溟先生在邹平搞乡村建设时给学生们讲的:

一个科学家找了一只猴子做实验。他拿了一个长长的玻璃瓶,拔去木塞,放了两粒花生米进去,花生米落到瓶底,从玻璃外面可以看见,然后递给猴子。

猴子接过瓶子,一心想抓到花生米,但是乱摇许久也没有摇出来。科学家又往瓶子里放进几颗花生米,然后做示范动作,将瓶子倒转过来,花生米立刻就出来了,并且反复几次给猴子看。但是,猴子不理会他的教导,接过去瓶子后还是继续很费力气地乱摇,但还是不能从瓶子里摇出它想吃到的花生米来。

猴子为什么不能成功?原因很简单,只为它眼睛里只有花生米,心情急切,缺乏冷静,所以没有精力来去观察和学习。其实,猴子不知道,要学到成功的技巧,必须两眼不去看花生米,把视线转移到人的手势与瓶子的倒转才行。而要移转视线,就必须静下心来,不被食欲的冲动遮蔽才行。

和动物相比,人类最大的长处是智慧。但是,智慧有一个要点,就是前提要冷静。比如:在计算题目、思考问题的时候,如果心里不平静,过于急切,注意力一定会受到影响,导致低级错误。人们对问题不关注,是麻痹;但是过度关注,就会沉不住气。高考在即,同学们自身智慧能否充分发挥,关键在能否冷静下来,心静如水,旁若无人,不被外面的东西所干扰。否则,情急之下就和那只猴子没有差别!

明朝著名思想家、教育家、军事家王阳明有一个教育案例,说的也是这个道理。

王阳明有一个弟子叫徐樾,入门较晚,学术思想还在初级阶段,对于每件事情总是穷究其理,结果反倒常常陷入迷惑。有一天晚上,王阳明把徐樾叫到自己的船上来,指着燃烧的蜡烛问:“光在哪里?”徐樾说,在烛上。王阳明又指着蜡烛上边的空间说:“这也是光吧?”徐樾点点头,这当然是光了,要不然哪有这么亮啊!王阳明又指着船舱外被烛光照亮的江面说:“这也是光吧?”徐樾眉头紧锁,先是茫然,但很快醒悟,兴奋地说:“我明白了,光不止在烛上!”

这个故事告诉我们,不能太执着于具体事物,光不仅仅在蜡烛上,还在它所照亮的所有空间内。而真正的光明,是在自己的心里。格局够大,眼光够宽,你见到的光明才够多,才能拥有真正的光明!同样道理,高考只是同学们人生中的一个起点,不是终点。不能过分执着于这一个点,要知道高考是一场综合检测,检测的是你高中三年积累的整体实力,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!你的背后,是老师们三年来兢兢业业的孕育和栽培,是同学们相互勉励、相互促进的奔跑与成长,是邹平一中几十年积淀的文化底蕴和雄厚实力!

同学们,不管是眼下的高考,还是今后的人生,走向卓越,走向成功,必须要炼就一颗强大的内心!如何才能使自己的内心强大起来,我给大家提三点建议:

第一,破除“心贼”,放平心态。

王阳明虽然是一介文人,身体羸弱,但是他却成为中国古代“立德、立言、立功”的圣贤,他用兵如神,战无不胜,攻无不克,曾经成功平定三场规模大、实力强的地方叛乱,世人都高度赞誉他的功业。但他却认为,“破山中贼易,破心中贼难”。所谓“心中贼”,就是人们的各种名利贪婪之心。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,而是自己。你的人生慌乱不堪,根源就是得失之心太重!人为了生存,难免要追求一些必要的东西,诸如金钱、名利、地位。但是,有的人却只是一门心思地追求外物。如果内心永远盯着那些外物,必然会累得死去活来。得失之心太重,只想得到好的结果,恐惧得到坏的结果,就会蒙蔽自己那颗本来能泰然处之、平和应对的心。起伏得失本是常态,尽力而为,顺其自然才是合理的态度。快乐的源泉不在外物,而在内心!心的修养越深,受外境影响的程度就越小。

第二,反求诸己,高度自律。

王阳明说:“人须有为己之心,方能克己;能克己,方能成己。”人需要有为自己成才、成功着想的心,才能克制约束自己;能够克制约束自己,才能成就自己。炼就一颗强大的内心,需要高度自律,克己才是真功夫。王阳明曾经打过一个百炼成钢的比方:冶炼金属时,烈焰煅烧、钳锤打击的过程看似严酷艰难。然而,当锻造后的金属最终被制成精美的器具,方知每一分火力和锻打都不曾白费。

关于学习,王阳明说:“日间工夫,觉纷扰则静坐,觉懒看书则且看书,是亦因病而药。”白天做功夫觉得烦扰,就静坐;如果懒得看书,就去看书,这是对症下药。他告诉我们,修心的要点,在于做到克己自律。要做到克己自律,关键在于每天去做一点自己心里并不愿意做、但对自己有益的事情,以此来磨砺、调控自己的心性。换句话说,就是要经常强迫自己进入状态。

当然,在愉悦、快乐的状态下,人们最容易高效学习。但是,世间哪有那么多心甘情愿、心情愉悦的事?实际上,越有用的事情做起来越不舒服。所以,考虑到人性的弱点,我们要强迫自己咬牙去做!人是十分矛盾的,强大的惰性与巨大的潜力在体内共存,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,人就会变得十分懒散,做事拖拖拉拉,得过且过。而施加了一定的压力和强迫之后,不断朝向一个目标努力,人的潜力才会被激发出来,显现出不同于常人的地方。可以说,世上的许多事情都是被逼出来的,人必须强迫自己,才能将自身潜在的才华和智慧发挥得淋漓尽致。一切的伟人和成功的人,都是高度自律的人,都是对自己够狠的人。

三、耐住寂寞,久久为功。

王阳明曾经教导自己的学生说:各位只要经常怀着一个无忧无惧的心,按照自己的志向耐心地做下去,不在乎别人的嘲笑、诽谤、称誉、侮辱,任他有进有退,我只要不抛弃、不放弃,不停息,久久为功,自然不会被外面的任何事情所动摇。这给我们的启迪是:要成就自己的事业和人生,就要耐得住寂寞,经得起挫折,潜心静气,才能深入无人企及的境地,获得豁达通透的智慧和事业。如果过于浮躁、急功近利,就可能适得其反,劳而无功。熬不过等待的人,熬不到幸福;经不起挫折的人,干不成大事。

同学们,人生就是一次修行,我们会经历成功、快乐、幸福,也会经历挫折、磨难、痛苦。面对这一切,我们需要炼就一颗无比强大的内心,学会承受,修炼淡定,得之不大喜,失之不大悲,不急功近利,不浮躁失落,不害怕迷茫,释然淡泊,心外无物,不动如山,倾听内心的声音,发现内心的光明,破解生命的桎梏,奠定人生的格局,获得行动的智慧。

现代生物学研究证明:人类的脑容量目前只开发了百分之十,还有百分之九十的巨大潜力没有开发。因此,每个人其实都有一个潜在的巨大的自我!只要坚持修炼自己的内心,不断反观自身,反求诸己,向内用力,在实践中不断砥砺前行,相信每个人都能找到那个自我,激发那个自我,成就那个自我!

最后,祝愿大家高考顺利!祝愿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超越自我,造就辉煌卓越的人生!

谢谢大家!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020年6月29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