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有成功的背后,都是高度自律——杨树海校长在​2019年学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

当前阅读:       发布时间:2019-06-18

所有成功的背后,都是高度自律

——杨树海校长在2019年学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

同学们、老师们、家长朋友们:

每年高考的时候,都会有一些宽慰考生和家长们的文章。其中,有一篇微博比较流行:

“文凭不过是一张火车票:研究生是软卧,本科生是硬卧,专科生是硬座,民办生是站票。火车到站,大家都下车找工作,才发现老板并不太关心你是怎么来的,只关心你会干什么。”

这个观点很好,它告诉我们:高考不是终点,而是新的起点。高考只是一个点,生命才是一条线。试卷不过一张纸,未来才是一幅画。哪有什么一考定终生?人生处处是考场!没有人因高考赢得所有,也没有人因高考输掉一生!

但是,我想提醒大家的是,这篇微博的重点实际在后半部分,它想强调的是:真正决定人生成败的,不是学历,而是真本事!

孔子说:不患无位,患何以立。用今天的话说,就是:不怕没机会,就怕没本事。有句话说:钱不是问题,问题是没有钱。那是在调侃。但是,当真正的人生机遇来了,我们却不能说:本事不是问题,问题是没本事!

有的同学会抱怨:我不是“官二代”,也不是“富二代”,成绩又不理想,怎么练就真本事?怎么赢得机遇?怎么走向成功?在这里,我想和大家分享曾国藩的故事。

曾国藩,历史上虽有很多争议,但他是“晚清名臣”,官至两江总督、直隶总督,封一等毅勇侯,位极人臣,与范仲淹一样谥号“文正”,是著名的政治家、理学家,被誉为是做到了“立功、立德、立言”的圣贤。“曾国藩热”从民国一直延续至今,从李鸿章、张之洞、袁世凯到蒋介石,无不对他顶礼膜拜;从梁启超、杨昌济、陈独秀到毛泽东,也无不推崇师法。今天,《曾国藩家书》更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修身教科书。

然而,曾国藩成名之前却是一只“丑小鸭”,没人相信他会变成“白天鹅”!

第一,智商不高。从遗传的角度看,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脑子就很笨,从十几岁考秀才,一直考到43岁,前后考了17次才考中。曾国藩也不顺利,考秀才也考了7次。朋友左宗棠经常说他“欠才略”“才太短”;梁启超说他“非有超群绝伦之天才,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”。他也坦然自评“吾生平短于才”“余性鲁钝”。

第二,家境一般。曾国藩出生在湖南乡下一个封闭的山村,祖上几百年都是种地的农民。他当年进京赶考的路费,是父亲向亲戚们东挪西借,才凑了二十多两银子。在北京任职十多年,竟欠了一千多两银子的债务。

第三,官场歧视。清朝重满轻汉,大部分高级官员都由满人担任,汉人机会很少。

那么,面对如此多的挑战和困难,曾国藩是怎样从一个资质平庸的笨人,最后走向人生顶峰、成为圣贤的呢?

说到底,曾国藩靠的是磨砺自我、突破自我的个人修炼,靠的是高度的自律和自我管理。他的人生,经历了三次脱胎换骨的蜕变。

第一次蜕变,在科举上从学渣到学霸。

曾国藩说,自己生平的五大耻辱之一,就是22岁那年第六次考秀才,不但最终名落孙山,而且还被全省公开点名批评,被当作“文理欠通”的反面典型。

说实话,曾国藩虽然天分不高,但并非真笨。关键是他在穷乡僻壤,没有高人指点。他的几个老师,尤其是父亲曾麟书,不仅水平有限,教学方法也有问题。

曾国藩用一句湖南土话描述当时的心态:好汉打脱牙和血吞。意思是说真正的好汉与人打架,打掉门牙,却不认输,硬要把牙吞进肚里,然后苦练本领,以图来日复仇雪耻。

接下来,他凭着霸蛮、倔强的性格,越笨拙,越努力,咬紧牙关,一头扎进书房,重新埋头用功,终于脑洞大开,最终成功逆袭,一路过关斩将,顺利考取秀才、举人和进士。

曾国藩能从学渣变成学霸,把耻辱变为成功,关键是他那股子“打脱牙和血吞”的雪耻精神。只有不服输,不示弱,永不言败,永不言弃,坚强忍耐,徐图自强,才能迈向成功,洗刷耻辱。挫折和耻辱往往就是契机,因为这正是一个人最需要突破自我的时候。

第二次蜕变,在境界上从鄙俗浅陋到内圣外王。

1838年,28岁的曾国藩中了进士,点了翰林。这时候,他与无数读书人一样,人生的最高理想就是升官发财,出人头地,光宗耀祖。于是,他请了长假,意气风发地衣锦还乡,威风八面,陶醉其中,欲罢不能。

但是,进入北京翰林院不久,他很快就陷入深深的自卑之中:为人拙笨,不善机变,见识狭隘,观念鄙俗,孤陋寡闻,修养不好,性格上有很多缺点,经常与人发生冲突,简直就是一个乡下土包子!为了彻底洗掉身上的鄙俗之气,他痛下决心,立志学做圣人:内圣外王,既要有完美品德,又要有非凡事业。

作为年轻人,曾国藩是幸运的,他不但交到了一批好朋友,还遇到唐鉴、倭仁这两位高人,给他指点修炼之路。

他的修炼模式是:自我批评+自我剖析+师友监督。主要方法是每天坚持用工整的蝇头小楷写日记:不是记流水账那种,而是把自己当天的言行一一记录下来,然后深刻检讨、剖析自己的过错,还要在朋友圈中传阅,以便大家监督他改过从善。

为此,他制定了“十二条军规”:“炼心”方面包括主敬、静坐、养气;“修行”方面包括早起、夜不出门、谨言、保身;“学习”方面包括读书不二、读史、写字、日知其所亡、月无忘所能。

曾国藩修炼的座右铭是:不为圣贤,便为禽兽;莫问收获,只问耕耘。这严苛的标准,要求他时时刻刻都要展开对自然本性的搏杀,可谓针针见血,刀刀剜心。一旦发现自己的毛病,他就毫不留情地痛骂自己:可恨、可耻、真下流、真小人、不是人、真禽兽!

人的很多毛病根深蒂固,在自我完善的过程中,一定会经受无数次纠结、反复,甚至是失败,关键是不能放弃。曾国藩的一生,就是自我磨砺的一生,一天也没有停止修炼的脚步。从青年到老年,他一直都坚守“立志”“有恒”的信条,几十年如一日,坚持不懈,每天都在日记中反省自己的缺点,纠正自己的错误。

世间自有公道,付出总有回报:曾国藩的真才实学和踏实上进,获得道光皇帝和军机大臣的赏识。从28岁到37岁,十年之间,他获得七次升迁,官阶连升十级,由从七品的翰林院检讨,一路飙升为从二品的内阁学士、礼部侍郎。此后,还一人同时兼任五个部的侍郎,创造了晚清官场的奇迹!

曾国藩的人生修炼说明:只要有高度的自律,就能超凡脱俗。只要有刻苦的修炼,就能练就真才实学。

第三次蜕变,在性格上从锋芒毕露到以柔克刚。

仕途上风生水起的时候,曾国藩却慢慢陷入空前的尴尬和孤立:在京城聚餐,他坐到哪个桌上,哪个桌上的人都纷纷走光;在长沙整队军纪,引起绿营兵变,他险些丧命,但所有官员都袖手旁观,等着看热闹;他组建湘军镇压太平天国,长江沿线各省地方大员却处处刁难,民众指挥不动,军粮无法补给;父亲去世后回家守孝,他一肚子委屈,向皇帝上书诉苦,没成想咸丰皇帝和政敌们对他有防范之心,竟顺水推舟地解除了他的兵权;苦心经营多年,却功败垂成,像镇压太平天国这样千载难逢的立功良机,眼睁睁要落入他人之手!

曾国藩跌入了人生的低谷!在家蛰居的近两年时间里,他痛定思痛,深刻剖析,彻底反省。在官场上一再碰壁,关键是自己有致命弱点:骨子里的高傲,做圣贤的崇高,总是让自己怀着强烈的道德优越感,居高临下,唯我独忠,人浊我清,尊己卑人,因此锋芒毕露,说话太冲,办事太直,太自傲,太急切,一味蛮干,一味刚强,结果弄得孤家寡人!

他从儒家“反求诸己”的思想中找原因,他从道家“以柔克刚”的思想中找智慧,终于大彻大悟:水至清则无鱼,人至清则无友。只有以柔克刚,以退为进,海纳百川,兼收并蓄,才能调动各方面的力量,到达胜利的彼岸。由此,他完成了人生中最深刻的一次蜕变。

1858年,战场上迅速恶化的形势,让曾国藩再度出山。这时,大家惊讶地发现他整个人都变了:变得和气、谦虚、厚道,学会了“打太极拳”,学会了“同流合污”,真可谓圆融大化,和光同尘。最终,湘军成功镇压了太平军,曾国藩也走向了人生辉煌的顶峰。

曾国藩的修炼过程,对后人的最大意义是,他以自己的实践证明:即使是一个资质非常平庸的人,只要真心实意地进行自我完善,通过自律陶冶,一样可以超凡脱俗,干出自己的一番事业。

同学们,人生就是一次旅行,面对挫折和耻辱,不能自暴自弃,要向曾国藩那样“打脱牙和血吞”,攻城破关,迎难而上!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,面对自身的缺点,不能放任自流,要像曾国藩那样脱胎换骨,不断反省,不断完善!人生就是一次选择,面对着不理想的环境,不能选择怨天尤人,要向曾国藩那样选择改变自我,适应社会!

同学们:“大鹏一日同风起,扶摇直上九万里”!改变命运的关键,在于自我管理,在于自我奋斗。在未来的日子里,希望大家都能够通过高度的自律,获得成功的人生!

谢谢大家!

 

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019年6月15日